昨天的貼文引發一些討論,我覺得很不錯。
之前在 podcast 有調侃偷笑過,資產配置派這一邊的文人相輕現象是全市場最嚴重,因為剛好這一派的人念最多書是真文人。所以在追求「最適配置」過程中,就很常互相質疑對方的選擇。
配置要不要放點黃金、加點債,還是說最近看到幾種有趣的 portfolio,在穩健的股債配置裡塞了 2% 的比特幣、也有看到配置裡放了 10% ARK ETF 等等的,近期表現都很讚。這是個人選擇,但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就會指責這是邪魔歪道;資金若有好幾套,甚至可以我全都要。像有些人還是會保有兩三成的水位做主動選股,哪有對錯?
若一個學院派的人告訴你怎麼樣配一定對,其實就只是有念書的投顧老師而已。真那麼神那麼穩就 all in 加槓桿了,若不敢,那就是還是有不確定性,既然有不確定性,那怎麼會去指責別人的配置?
我們進入市場的第一個課程就是去學習市場的不可預測性,而這種不可預測性有個層次。如 Howard Marks 掌握市場週期這本書所描述,「你對投資級債券付得出利息很有把握,但對於亞馬遜十年後還是網路零售領導品牌就沒這麼確定了;而股市是下個月會上漲還是下跌,則沒人可以確定。」
理解這一點之後,就知道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,而且很好玩。所以不用戰,開心就好,且時時維持謙卑。